2011-04-14

女性特有的疾病

Sasha昨天看了國興衛視的「恐怖家庭醫學」節目,介紹了「女性特有的疾病」,由日常生活中檢視自己是否有錯誤的習慣,讓自己得病。
以下內容取自節目中的介紹:
女性們平時是否有「憋尿」的習慣?這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,常有人說工作太忙碌了,忙到沒時間去上廁所,所以即使很急了,還是憋住不去上,長時間的憋尿可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喔!初期,當妳在搬重物、大笑或只要腹部用力時,就會有「漏尿」的情況出現。漏尿非常的尷尬吧,尤其是人在外面時,萬一被發現可就慘了~然後就會延伸出應對的方法:使用「衛生棉」來防止這尷尬的情況。
使用衛生棉來防止漏尿時弄溼了褲子,聽來好像是個可行的替代方案,但是要小心,這可會造成身體發出「腥臭味」!衛生棉是專門用在生理期時使用,無法完全的吸收尿液,既然無法完全的吸收,就會讓私密部位處於高溫潮溼的環境中,而讓陰道內的「伽德納氏細菌」大量增生,產生腥臭味。保持私密部位的「透氣性」是很重要的
再來,已有漏尿情形出現的女性,如果置之不理,就會有明明有尿意,但是去上廁所時卻只排出少量的尿這樣的狀況,這就是膀胱已經下垂壓迫到尿道,造成尿道變形的現象,已出現這徵狀的人,可別再鐵齒的不去看醫生了。
如果因為尿不出來而用力擠尿,腹部不斷的用力,結果就是出現「膀胱下垂」,膀胱會從陰道「掉出」,那是因為從尿道連接到肛門間有一條「骨盆底肌」鬆弛的結果,嚇到了吧,不去看醫生不行了。
現在,可以藉由簡單的日常檢測來知道自己是否已進入危險地帶。自己畫張圖表,記錄一天如廁情況,一天上了幾次小便?一次用了幾秒?小便時是否會用力?
正常的況狀應該是:一天上4至7次的小便,每次小便約20至40秒的時間,而且是不用力就順利解決。如果不是上述的情況,就該注意一下。
有些人會有「預防性」的上廁所,例如坐火車前,出門前…等等怕找不到廁所或是擔心影響工作而勉強自己去上廁所,這也是不好的習慣,因為這會打亂排尿節奏,造成自律神經失調,變成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已有尿意
還有,排便後的擦屁股,是由前面伸手擦,還是由後面伸手擦?其實兩種方法都可以,只是,如果是由前往後擦拭的人,千萬要小心不要再往前帶了,肛門有很多細菌,往前帶時會附著在尿道,會造成尿道發炎,建議是由後擦拭,手往後伸比較不容易接觸到肛門之前的部位。
最後就是,女性們是否會用力的搓洗陰部呢?尤其是生理期時,怕會有異味而洗得更用力更徹底,這也是不好的習慣。過度的清洗陰部,會造成外陰部的黏膜出現細小傷痕,而這會讓妳覺得搔癢無比正確的清洗方式,是用紗布或是軟毛巾,或是手指沒有留長指甲,用手洗也行,但記得是用溫熱水,輕輕的洗一下就好了
這些小細節,只要平時注意,就可以避免那些尷尬的疾病找上身了。